编者按:眼下,剿灭劣ⅴ类水的攻坚战正在婺城区各地打响。为了宣传弘扬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各乡镇、街道的“治水一线”,通过现场采访、河边对话,展现婺城各乡镇、街道的“治水风采”,并选取部分“治水一线”现场报道,以飨读者。
昨日上午,尽管天气炎热,但白龙桥镇下窑村野鸭塘却早已机声隆隆,一台挖掘机正置身淤泥中“埋头”苦干,随着“铁臂”上下挥舞,沉积了几十年的淤泥和杂草被一一挖出。“这口池塘已经几十年没有清淤了,这次村里进行小微水体整治,正好把这口池塘彻底清理一下,以后我们计划把它打造成村中的景观池。”村支书王兆丰表示。
王兆丰口中的池塘,名叫“野鸭塘”,面积有十余亩,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村里了,虽然是一汪死水,但由于集雨面积大,原先这里的水质一直比较好。“在我小时候,还能看到很多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大雁、野鸭、野天鹅来这里歇脚呢,这也是‘野鸭塘’名字的由来。”王兆丰回忆道。
起初,野鸭塘一直用来灌溉周边的农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塘边渐渐盖起了一家家低小散的养殖场。养殖过程中,大量排泄物被排入水中,造成了水体污染,没有及时清洗整理的淤泥,又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渐渐地,曾经美丽的野鸭塘变成了一口“脏臭塘”,再也没鸟类愿意来光顾了。野鸭塘下游连着的兰溪,也因此遭了殃。
“曾经村里也想过通过清淤来改善野鸭塘的水质,但一方面没有资金,无法动工,另一方面周边的养殖场不关,治标不治本,这事就这样一直被搁置下来。”王兆丰说。
今年,婺城区唱响婺剿灭劣V类水“进行曲”,原先坐落在野鸭塘边的养殖场被一一拆除。污染的源头没了,王兆丰觉得时机成熟,在今年2月底便开始带领村干部掀起了整治下窑村小微水体的行动。
“这还得多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帮助,现在,每天都有大型挖掘机在野鸭塘清淤,目前已经清理了1500立方米左右的淤泥。下一步,我们打算修复一下小塘坝,再放水回池塘,届时,野鸭塘的水质将有很大的改善。”王兆丰和记者说,按进度来看,本月底,野鸭塘的清淤工作就将完成。接下来,他们还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除村干部外,再设立一名巡查员,定期对村里的小微水体进行巡查,察觉缺陷及时上报,打通基层治水监管的“最后一米”。
昨日,记者来到蒋堂镇立新村江樟贵鱼塘,看到塘边正在铺设水泥路,这是水塘清淤后村里为了美化环境、方便村民行走专门建的道路,沿着小路而下,一口不到一亩大小的池塘在阳光照耀、绿树环绕下静静地等待着焕发新生。据了解,大约一周前,立新村开始对该口池塘进行清淤行动,被沉积多年淤泥掩盖的水面在挖机的作业下逐渐露出了原貌。
“这口塘曾是村里生产队用于养殖水葫芦的地方,后来渐渐地荒废了,被村民置之不理,这么一来就是几十年。”村支书傅有庭说,对水塘进行清淤后,立新村还引入了活水让江樟贵鱼塘的水能够流动起来,防止其再次成为劣V类水。记者看到,在池塘一角,潺潺的流水从一根水管中倾泻而出,这些活水来自村中的大池塘——月亮塘,这口塘因为水清环境美慢慢的变成了了立新村的标志。“月亮塘在五水共治行动中已得到了很好的‘变身’,和江樟贵鱼塘对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现在我们着重对江樟贵鱼塘进行剿劣,也希望它能越变越好。”傅有庭说。
立新村村民和记者说,原先的江樟贵鱼塘除了塘中央都是淤泥外,池塘周围也都是乱堆乱放的垃圾,破坏了土地本来的用途。“这口塘之前由于无人管理,垃圾是越堆越多,到了夏天蚊虫众多,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这次镇、村联合对这口池塘进行清理,我们老百姓绝对拍手叫好。”不少村民对此次清淤行动表示支持,也很期待未来的江樟贵鱼塘会变得像月亮塘一样,成为村里的又一个地标。
“明年你们再来到这里,就能看到这片毛竹林重新长出来,水体也不再浑浊不堪了。”傅有庭指着被清洗整理干净的毛竹林说,这块毛竹林之前因为堆放了许多垃圾,被大家避之不及,而现在,看着地面上已经长出的不少竹笋,村民们都充满了憧憬。“接下来,我们村还将对江樟贵鱼塘周围进行黄土护坡,并种上麦冬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傅有庭说。
在如今的剿灭劣V类水行动中,蒋堂镇结合换届选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走在剿劣一线,视察水体、出谋划策。同时还不忘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广泛收集民智民意,共同助力剿劣行动。
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长山乡上溪村正组织实施工程人员紧锣密鼓地开展清淤工作。
上下塘是长山乡其中一座山塘,总面积有7亩,库容量达2万立方米左右。作为一座山塘,它承载着下游农作物的灌溉任务,可以说,它是农作物的“生命之源”。
说起上下塘污染的原因,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早期,村民们在上下塘里进行投肥养殖,以及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严重污染了上下塘的水质,长年累月,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
为了提高上下塘的水质,上溪村两委想了不少办法,“以前,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但过了一段时间,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又有了‘反弹’现象,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剿灭劣V类水决战决胜的冲锋号,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村两委提出了“清淤”之策,“清淤虽然工程量大,耗费时间长,但却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
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付诸实际行动,“轰隆隆……”循着声音望去,记者看到,几台挖掘机正伸长“手臂”清理上下塘的淤泥。“清淤工作预计在5月上旬完成,等淤泥都清洗整理干净了,我们会动员群众进行洁水养鱼,以保证水质。”记者站在池塘边,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春风在耳边吹拂,围绕在周围的是一座座青山,让人心旷神怡。清淤工作的开展,将还下游村民一汪碧水。届时,青山绿水,必定是一番不一样的美景。
据了解,为了有效推进剿劣工作,上溪村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各个水体建立池塘长、沟渠长,将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同时,村主要负责人还与乡里签订了责任书,把剿灭劣Ⅴ类水作为一项必须要做的内容,写进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创业承诺当中。
一方面压实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另一方面,上溪村村两委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深入群众,宣传剿劣的重要性,通过拉横幅、在村务公开栏上张贴相关剿劣知识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们树立起全民共同参与意识。接下来,上溪村还将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对村中的池塘、山塘进行巡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以确保剿灭劣V类水真正出成效、出实效。
跟随新狮街道联村干部沈君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下裴村的殿前塘,岸边的两棵老树依旧伸展着腰肢站立着,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只见塘中的水已经抽干了,塘底还撒上了石灰。而就在几天前,池塘里还漂浮着不少的树叶和菜叶,水体也较为浑浊“我们前几天刚清完淤泥,现在撒上石灰,让塘底‘呼吸’几天,到时候水引进去,水质就会清澈了。”沈君向记者介绍道。
这口位于下裴村路边的池塘,不知道陪伴了村上几代人的成长。行走至如今的殿前塘,精美的护栏,平整的道路,塘边栽种的绿植,都诉说着这些年下裴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但在这美好农村面貌之下,依旧有着一些瑕疵。因为原本通往池塘的沟渠被淤泥和垃圾堵塞了,再加上附近的村民经常在这口池塘洗菜、洗衣,跟着时间的流逝,水体也从原本的清澈慢慢的变浑浊了。
而在距殿前塘不过百米的下半塘,水质也更是让人堪忧。“之前这口池塘一直没人管理,淤泥也好多年没有清过,整个水面都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水葫芦,水葫芦发黄腐烂的味道可难闻了。”住在附近的大爷向记者透露道。就在这几天,这口池塘的窘迫现状也得到了改善。
记者在下半塘看到,这口几乎被遗忘的水塘里的水也已经被抽干了。只见几位老师傅有的正在清理塘底的垃圾,有的正在对池塘四周做加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池塘另一边的岸上还堆积着不少塘泥。“到时候这些淤泥会被运往农户家中的地里,既可以当做有机肥使用,又解决了清运难的问题。”该村村支书李立银告诉记者。
李立银是此次换届新上任的村支书,而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对村上的主要几口池塘和沟渠进行清淤。李立银向记者介绍道,“清淤是解决目前水质差最快的办法,这几口池塘在此前都曾进行过几次清淤,但因为通往池塘的水渠受到污泥的淤积,导致水流受到阻塞,原本的‘活’水塘也就渐渐地变成了‘死’水塘。所以只有让这些‘死’水塘重新活回来,才能真正让池塘清起来。”
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渠道淤泥堆积,影响活水的问题。村两委在实地了解情况后,在近日对沟渠进行了一次大清扫。记者在村支书的手机里看到,为了将沟渠中的淤泥彻底地清扫干净,工作人员们身穿雨靴,手持铁锹将沟渠中的淤泥一点一点铲到清淤车上。据粗略统计,仅半天就清理了7、8车的淤泥。
“打通了这些流向池塘的‘小动脉’让水真正流动起来,这对于长效保持水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我相信以后的水会慢慢的清,农村的面貌环境会越来越美。”李立银微笑着说道。
“牵头管护周边绿化、污染水体的人和事;督促周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随时打捞漂浮物;确保达到Ⅳ类以上水体。塘长:钱玉军。”在竹马乡联民村的消藕塘附近,竖立着一块公示牌,除了介绍池塘的基本情况、安全温馨提示、塘长的承诺外,还张贴着周边三户住户签订的洁水护水承诺书。
除了消藕塘,联民村的其他池塘附近也竖立着此类公示牌,积极做出响应竹马乡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深化“河长、库长、渠长、塘长”责任制,推行“二维码”管理,与“库、渠、塘”周边住户签订责任书,不让垃圾、污水进入“库、渠、塘”。
“好,真好,池塘淤泥清掉了,水也变得干净,走在附近也闻不到臭味啦。池塘旁边的‘露天垃圾场’不见了,摆上了茶梅。村里干部能干啊。”今年72岁的联民村村民郑爱莲每天都路过消藕塘,每每经过总是捂着鼻子,难闻的气味以及池塘内的虫子总是让人不由加快脚步。“以前,村上的生活垃圾污水都是直接排到这里的,去年做好了污水管网,污水不往这边排了,但是多年的排污导致了池塘水体变小、还臭。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这口塘有很多小鱼,大家都是在这里挑水喝的。”郑爱莲感叹道,希望池塘早日恢复往昔的洁净。
记者在现场看到,池塘周边建好了驳坎防止雨天沙石入池塘,并且经过第一轮清淤,消藕塘的淤泥基本已经清除,重新渗出的水也较为干净,但水体上浮现一些油脂。“村里共有9口池塘需要彻底清淤,当前已经有5口池塘完成了第一轮清淤,其他4口池塘还正在清淤当中,到四月底将开展第二轮清淤,争取在五月中旬彻底完成清淤。”联民村村支书钱玉军介绍,届时还将在每口池塘旁建防护栏以及开展绿化。
对于村里开展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村民们拍手称赞。吕春文家住新塘附近,两年前他回到村里,对于两年前的新塘,他感叹道:“池塘里面白色垃圾特别多,夏天味道特别难闻,还有很多人习惯性往里面倒垃圾。”自两年前,只要他有空,都会义务打捞一些白色垃圾。“池塘内垃圾实在太多,要靠村里组织才能真正消除。现在,每天都有挖机、八九个人在清理,看着一车车的淤泥和垃圾运出去,池塘慢慢显露出来,大家都很开心,村里环境真是慢慢的变好了。”
除了联民村,竹马乡各村都积极行动起来,以“一天也不耽搁、一刻也不懈怠”的决心和勇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干,普通村民跟着干,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敢干必胜的信心,坚决打赢这场以剿灭劣Ⅴ类水为重点的“环境革命”。
走近雅畈镇车坞村的车坞水库,碧水青山映入眼帘,石块堆砌的岸边、铺成的路面,以及沿岸栽种的垂柳,共同构成了古朴而不失雅致的一幅山水画。谁能想到,车坞水库在2016年还是一处劣V类水体?
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车坞水库整治的责任人,同时也是车坞村村支书的童增光,他和记者说,不要不相信,去年年底经过车坞水库时还曾发现这里的水是发红的:“这座水库自建成至今一直有外包作为水产养殖的情况,早期承包户对水库的水产养殖进行投肥处理,什么猪粪、牛粪、饲料都有进入水库,导致水质变差。2014年,现任的承包人傅志强接管了车坞水库,虽然放弃了肥料入水,但是饲料养鱼还是在进行的,水库底淤泥虽不多,但是氨氮磷等指标时常居高不下,‘劣V类’的帽子也就始终没摘掉。”
据了解,车坞水库集雨面积为0.35平方千米,灌溉面积达4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小(Ⅱ)型水库。童增光说,车坞水库没有活水源,比较依赖汛期的降雨补充水量,水体的自净速度赶不上饲料喂养的污染速度,这也是水质提升的一大难题。“五水共治”以来,傅志强对车坞水库的水质、水况也较为重视,自己组织过清淤、水质检测等工作,还配合镇、村两级的思想工作,于2016年年底决定实施洁水养鱼,现在正在一批批地清空水库内的黑鱼、鲤鱼等水产,据傅志强说,等到最后一批水产清空后,他将不再继续养殖此类对水体有较大负面影响的鱼种,而是转向以观赏、游玩为主的红鲤鱼饲养。
在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水库这一根本问题之余,村两委和承包人还将利用汛期的机会给水库“大换血”,同时傅志强还提出,计划从安地铺管、引水入车坞水库,真正改变“死水难活”的问题。配合水库周围的美化、绿化以及旅游开发,车坞水库在可预期的将来将完成它从一个水产养殖鱼塘到秀雅风景线的美丽转变。